
保险知识 - 医保直付式理赔模式是打破保险业理赔困境的模板
跑理赔跑得一肚子气
“理赔是很方便的,只要你材料齐全,我们几天就可以审核完把钱打到你的银行卡里。”买保险时,不少人听到这句话之后,就放心了不少,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并于2009年买了一份重大疾病险和附加住院险,还买有住院补贴医疗保险。王先生当时考虑,买了这份保险,如果自己因病住院了,就可以得到最高10万元的理赔,而且每住一天院,还可以获得100元的补贴,基本不影响家庭的经济。
2010年底,王先生乘坐大巴车下车时腿脚震了一下,此后走路一直隐隐作痛。到医院看了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左腿半月板受伤破裂了,医生建议他马上住院,做一个局部手术。王先生想起自己有一份保险,当即询问了购买保险时的业务员,业务员让他先打电话到统一客服热线报案,等手术完成后再报销。于是,王先生就入院治疗了,前后花去了8000多元。
出院后,王先生又咨询报销事宜,这才发现业务员当初说的话里还有很多的意思。单是为了使“材料齐全”,王先生就跑了医院好几趟。比如报销所需要的“病历首页”,并不是王先生原来以为的病历本首页,而是入院诊断书的首页。
医院有一个指定的办理医疗报销的办公室,专门给病人复印“病历首页”的,但需要医生签字。不巧的是,王先生的主治医生被调去另一个治疗点。工作人员告诉他,要么去治疗点找那个医生,要么等医生回来再说。经过协商,工作人员又允许他找骨科的主任医生签字。
王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主任医生,又得等医生会诊结束。等到签好字,到了复印点,他又因没带身份证误了事。王先生已经记不清楚总共去过多少次医院了,最后一次去,因为手术时间已经过了比较久,需要到档案室去调档案。在等了两三个小时,王先生终于听到窗口叫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才拿到“病历首页”。
因为王先生平日的工作比较忙,保险手续也是断断续续地去办的,可一年过去了,王先生的保险理赔还是“在路上”。王先生开玩笑说,自己刚医好的腿,因为跑报销又要跑坏了。
另一位市民曾先生则抱怨,在为父亲跑保险报销的事时,自己也是跑细了腿。因为保险要求必须打到父亲的银行账号,但父亲原来没户口,更别提什么银行账号了。为了到银行开户,他还得去居委会开证明,再拿到银行开户。
“我知道保险公司不是故意刁难我,可要是知道报销这么麻烦,我就不买保险了。”至今,王先生已经为自己交了2.1万元左右的保险费,以后每年还要交7000多元。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按照条款能报销多少,要是最后保险公司审核不太符合,报销得太少,自己可就白跑那么多趟了。
试点
出院时就可办完理赔
就王先生的建议,记者采访了广西保险行业协会。该协会告诉记者,王先生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有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新的理赔模式,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据介绍,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两家保险公司,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当地有名的三甲医院,也是当地第一个与中国人寿合作进行直付式理赔的医院。因为慢性鼻窦炎,钦州市民赵爱华的女儿小达(化名)刚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出院不久。入院时,赵爱华交了100元押金,小达住了17天的院,花了3000多元的医疗费。出院结账时,孩子办的城镇医疗保险报销了1600多元,保险公司赔付了1570多元,赵女士自己需要支付的部分,只有60元,原本交的100元押金还退回了40元。“我只花了60元买保险,还是在学校买的,没想到可以报那么多。”她说。
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在住院的时候,李平护士过来问我有没有保险卡,我就回家找了保险卡给她”。赵女士所说的李萍护士,是钦州二医院医保物价科的工作人员。李萍性格开朗,说起自己接触过的病人就滔滔不绝:“今天出院的病人,住院诊病花了1000多元,最后一结算,自己只要掏10几元,好高兴的。”据她介绍,曾有一个病人,先通过医保报销,又通过保险报销,“在出院的时候还得补了200多元钱”。
这个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该院医保物价科科长易丽云介绍,以前都是病人先交完钱回去再报销,很多病人拿不齐资料,整天跑医院。2009年底,中国人寿钦州分公司与钦州二医院接洽,希望医院的结算系统跟保险公司的对接,让病人在出院时就办完理赔。双方一拍即合,马上找来软件公司,用两个月的时间解决对接端口的技术问题。又用了两个月的时候,双方把医院和保险公司两个系统中各种药物的名称进行了对码。
根据这套系统,病人一入院,护士就会问他有没有保险。如果有保险,护士长就会告诉李萍。办公室就在住院部楼上的李萍,几分钟就下楼去探视病人了。而这,本该是保险公司查勘员的工作。李萍探视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病人的家属把保险单找出来,并将病历、保单号、病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输入系统。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在病人支付的医疗费中,哪些是城镇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哪些是保险公司可以报销的。然后,李萍就将病人报销需要医院提供的各种材料包括入院、出院材料,费用清单等等一一准备好。这样,病人出院的时候就直接办理理赔,而且当场知道能报销多少钱,医疗费用减去能报销的钱,就是自己要支付的部分了。
在李萍的办公室,还有一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不定时”上班,主要工作是根据情况探视病人,协助整理理赔资料,每月与医院结算理赔的账目等。
困境
先行赔付不受大医院欢迎?
如此一来,就大大方便了那些买了保险的病人。中国人寿钦州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苏政总结说:入院时,病人可以交很少的押金;出院时,病人出很少的钱就可以了;出院后,也不用收集材料到保险公司的柜台去提交理赔申请。这三大环节,虽然给医院增加了一点工作量,但却帮病人省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保险公司也得以服务客户。
不过,在推广这项业务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发现,找合作医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南宁,与中国人寿签约开通这项服务的只有303医院和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记者从广西区医院和医科大一附院了解到,这两家大医院目前并没有跟任何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此类合作,相关人士分析,可能是担心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度不好把握。
同样推广直付式理赔服务的泰康人寿也坦承,在广西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在南宁市9家三甲医院中,目前仅有两家与他们签约合作,在柳州,目前暂无医院与他们签订协议。医院拒绝保险公司的理由,多数是因为客户数据信息安全性、不允许联网共享等。
与保险公司联网,医院到底有没有好处呢?钦州二医院医保物价科科长易丽云说,与保险公司合作,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应,通过这个模式吸引来的病人实际上并不多,但“对群众来说,真的很方便”。记者了解到,目前到钦州市二医院治疗并获得国寿保险直付的病人,大多数购买的是意外险、学生险和农村小额保险这三个品种,多是政策性保险,受益人大多经济并不富裕。保险公司直接赔付的模式,还减少了交不起钱的病人与医院之间的矛盾,并保障了医院的收入。易丽云说:“如果能把车险理赔也纳进这个系统就好了,每年都有好多出车祸的病人。”
也有受益客户提出了建议。今年,章年鑫陪自己的女儿到钦州市二医院看了两次病,一次是发烧,一次是手足口,两次花销都在800元~900元左右,都直接用国寿的学生险在医院进行了结算,每次都报销了300元到400元。章年鑫说:“现在看个小病也要花千儿八百的,像这种在医院办完的方式就最方便了。”他还给女儿买了新农合及一份其他公司的保险,到现在都还没得空去报销,他说:“反正才几百元钱,我就懒得跑了。”他比较关心的是,新农合和其他保险公司的理赔,能不能也在医院一起搞定了?
优孚保险专家分析,推广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广西保险业在全国保险发展相对落后,无论从保险深度或密度上,与发达省份都存在较大距离,保险客户在经济利益上对医院贡献度有限,医院方面出于经济方面因素考虑,短期内保险服务创新没有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