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知识 - 东莞设计金银卡 不同卡享受不同待遇
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社保“金银卡”待遇不同的问题,将在今年9月得到解决。昨天,《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和《东莞市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按照这两份规定,在基本医疗保险上,全市所有参保人的住院和门诊权益将完全一致。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基本险之外增加补充医疗保险,以满足参保人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增强参保人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
按照《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医保基本险上,全市参保人都按同一标准缴费,按同一标准享受住院和门诊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使用,用于按规定支付参保人社区门诊、住院、特定门诊及生育医疗费用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费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住院2%、社区门诊1%的费率建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各类参保人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及财政补贴比例
以职工身份参保的缴费费率,住院部分单位为2%,社区门诊部分单位0.3%,个人0.5%,市、镇(街)财政补贴0.2%。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标准参照职工缴费标准确定,其中单位缴费部分由个人缴纳。
以城乡居民身份参保的缴费费率,住院部分个人为1%,市镇(街)财政补贴1%;门诊部分个人0.5%,市、镇(街)财政补贴0.5%。大中专学生及中小学生缴费标准参照城乡居民缴费标准确定,其中大中专学生缴费财政补贴部分由市财政承担,省属学校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释疑
用人单位如何自主选择补充险?
《东莞市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称,补充医疗保险是结合东莞市实际情况建立的地方医疗保险制度,适用于已参加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村(社区)及个人,旨在建立东莞市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和门诊补充医疗保险两部分。
参保条件
在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用人单位或村(社区)可以单位、村(社区)为单位选择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条件许可的用人单位或村(社区)在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选择同时参加门诊补充医疗保险,按规定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补充医疗保险费与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月征收。
缴费比例
住院补充医疗保险费按上年度本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征收。门诊补充医疗保险按本人工资收入的4.5%征收,职工由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共同承担,用人单位缴纳3%,职工个人缴纳1.5%;城乡居民等其他人员参加门诊补充医疗保险,按上年本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年人均纯收入)核定门诊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参照职工标准执行。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原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即“金卡”)的缴费年限可视同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住院补充医疗保险费全部建立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门诊补充医疗保险费先划入门诊补充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划入门诊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本人及家庭成员在东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规定范围内的医药费用,以及预防接种、健康体检等相关费用;余额超过1000元时,超出部分可用于支付住院自费医疗费用。
相关补助
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因疾病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在享受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以下分段比例进行补助:5万元以上,不足或等于10万元的,补助20%;10万元以上,不足或等于15万元的,补助30%;15万元以上,不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与按比例自付基本医疗费用之和的,补助40%。
参保人因疾病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与按比例自付基本医疗费用之和的,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以下分段比例进行补助:不足或等于10万元的,补助85%;10万元以上的,补助70%。
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的女性参保人,一次性支付生育津贴1500元,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再一次性支付独生子女津贴800元;符合国家和省、市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计生管理要求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男性参保人,一次性支付假期工资津贴280元。
改革背景
金银卡公平性争议已久
补充医保覆盖窄待破解
目前,东莞医保所实行的是综合基本医疗保险(俗称“金卡”)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俗称“银卡”)制度,其中金卡门诊实行个人账户支付方式,银卡门诊实行社区统筹方式,不设限额,不设补充住院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市级企业员工持有金卡,但镇级企业的员工只能享受银卡待遇。
去年开始,东莞全面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换卡后虽然外观上金银卡统一了,但金卡与银卡持有人原有的待遇并没有改变。
这一模式存在的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等制度性问题,所带来的不便已逐渐显现。
不少参保人反映:金卡缴费高,拥有个人账户可以在药店消费,但是在门诊没有报销,不利于分担慢性病病人医疗费用;银卡每月只需要缴费十几元,但是可以在社区医院看病即时报销,但没有个人账户。
更多人认为金银卡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认为金卡持有人享有的待遇更高。一位市民曾这样向社保局反映:“从称呼本身就构成了歧视,金一听起来就比银高档嘛。”但也有金卡持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自己参保金卡每月缴费总额达到300多元,实在负担太重,卡里多余的钱闲置平时用不到的时候也取不了。
近几年来,几乎每年的东莞“两会”,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呼吁取消金银卡区分、统一待遇。2012年底,第二次多国在莞投资企业政企联络会议上,不少企业提出,镇级企业的员工只能在社保中享受银卡待遇,希望也可以申请社保金卡,以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待遇。
市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介绍,此前东莞推出金卡政策的初衷在于打破大锅饭的公费医疗制度。金卡企业的缴费比例较高,一个月239元左右,有一部分钱是存在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中;而银卡每个月企业缴费54元,参保人没有个人账户。两者相差3.4倍左右。
实行多年后发现,企业对金卡账户投入很大,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参保人没生病的时候,个人账户里的钱却不能使用、大量闲置,达不到社保“共济”的效果。相比来说,银卡企业缴费少,反而用了更少的钱办了更多的事。因此,市社保局提出,金卡要学习银卡的模式,优化制度架构。
去年,市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后,提出了“费率不增,结构调整,待遇提高;多层补充,开放参保,多方经办”的医疗保险制度修订方案。《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和《东莞市补充医疗保险办法》由此出台。按照计划,东莞将在今年实现金卡医疗保障模式平稳过渡。
保险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之于人们,不仅仅可以当人们受到损失时,偿还人们的经济,还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起到强大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