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知识 - 上海依靠复旦开展研究 旨在守住医保收支平衡

近日,上海市医保办表示,目前正在依托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数理分析建模能力,开展医保费用数学模型研究。

守住收支平衡底线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如何有效使用医保经费,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成为医改面临的挑战之一。

上海医保较大的支付压力,伴随着2001年的改革到来。

2001年1月,上海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被废除,实现全面并轨,开始推进职工医保制度改革。当年医疗费用的增速在30%以上,基金收入和支出压力加剧。

为了控制费用,2002年起上海开始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预算管理,医保实行总量控制,也就是单方面控制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速,超支部分由医院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其中,医院承担的超支部分比例已经从最初的10%提高到了目前的40%。

在这个过程中,医保总额预付的思路逐渐形成。与上海不同,北京采取的是很精细的DRGs支付方式,也就是按病种分组付费。

目前世界上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三种。6月9日举行的第八届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解释称,各种支付方式各有利弊,上海采取总额预付的原因是,上海医保最初就是门诊和住院一起管,医疗费用增长和管理压力很大。“我们没有时间想得那么多那么细。”周海洋称,初期抓总量可能矛盾小一点。

2005年,上海首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2009年仁济医院、华山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3家三级医院启动医保预付试点,2010年扩大到10家三级医院和全部公立二级医院;2011年进一步推广到全部三级医院。至此,医保预付成为上海医保支付方式的主体形式。

为了让医保总额分配更科学、公正、合理,2008年起上海市医保部门引入了院长协商机制,更多地听取医院的声音。

目前上海实行“三轮协商”,第一轮,由全体医院代表协商,确定三级医院和一二级医院预算总额划分比例;第二轮,由三级医院和一二级医院分组协商,三级医院代表协商预算分配到具体医院,一二级医院代表协商确定各区县的预算总额;第三轮由区内一二级医院协商分配。

经过十年改革,上海逐渐形成了在预算总额管理框架下,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基础,总额预付为主体,精神病住院费用按床日付费、部分住院病种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混合支付模式。

但是,对于上海的支付改革并非没有非议和指责。周海洋也坦言,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预算安排是用历史数据,其科学性、合理性存在不足。比如缺少考核评估的管理办法,比如合理控费带来负面影响,像推诿病人、红发票(让老百姓用医保支付费用以外的药和器械)。

不过,总体来说,改革还是在上海起到了积极效果。

周海洋称,借助这种混合支付模式,上海确保了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从2002~2011年,医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长15%,支出年均增长12%。

仁济医院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该院医保资金结余2501万元(全市三级医院平均超额3.19%);2010年医保门急诊诊疗病人159万人次,同比增长5.31%;医保出院病人同比增长4.81%。

2008~2010年,仁济医院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从15.87天降至12.84天,平均住院费用从12664元降至10368元。

上海公立医院控费工作曾在2011年被卫生部当作典型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其中被重点推介的就是“加快推进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

周海洋表示,总额预算管理一定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同时也要允许不断完善、调整。“收支平衡是底线要守住,其他的都可以改进。”

医联体的机会?

这些改进,首先指向的是医保预付的精细化。

对于医保费用的数学模型研究,有报道称,此项目共分三阶段,一是为每家医院建立一个模型,用前几年的数据检测模型是否能大体反映医院的发展趋势。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横向对比因素,检测条件类似的两家医院,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三是构建能够体现全市医疗机构真实需求的模型。

由于2001年上海放开了定点医疗,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可以自由就诊。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外地慕名而来的就医群体增多,医院和患者间稳定的联系很难实现,这也就使得医保额度的测算成了难题。

如果缺乏精确测算,总额预付就失去了科学的前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总额预付需要在一个医疗联合体内才有可能进行。在他看来,医联体更容易和病人保持稳定关联,如果没有这种稳定的关联,只是根据历史情况来计算总额,往往会出现很大误差,使得预付的总额与实际需要之间发生很大背离。

而这种背离,也是目前上海医保总额预付被指责和非议的原因之一。

上海推行建立的“医联体”,是一种“3+2+1”的模式,即由区域内一所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以联合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医联体内部医保额度的分配,蔡江南表示,可以根据各自的贡献和风险责任等因素,由医联体自己来协商划分。但在目前三级医院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医联体内部医疗费用的使用无法做到最有效率。

当然,由于我国目前医疗组织还不够完善,专家表示,这方面的改革难度还是相当之大的,短期之内有明显进展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上海表示,要继续加大研究,找出适合上海的医保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