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知识 - 十年保险期怎么变成十五年 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注意看清条款

市民曲先生反映自己去银行存款,却被忽悠办理了俩保单。本以为能多得点儿利息,时隔四年近期才发现:一张为期10年的保单却变成15年;另一张以为3至5年即可取钱,谁知保险年期竟写着“至75岁”。

被忽悠办了俩“保单”

据曲先生介绍,2008年底,他带着4万元现金准备存入工商银行。刚走入大厅,一名身穿与银行职员一模一样制服的女性微笑着向他走来。了解情况后,“制服女”说:“存定期还不如买保险,利息高,还能保风险。”一名挂着胸牌的银行人员也在一旁“怂恿”,直称这两种产品好。

“她说是太平人寿的,大公司有保障,让我放心。一种每年存5000元,存10年;另一种一次性存3万元,3至5年内可以随时取,两种利息均按分红走,都比银行高。”曲先生感觉“挺划算”,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又因当时临近下班,他便急急忙忙签了单子。

然而近日,曲先生在整理账务时惊讶地发现,一张保单上的保险年期并非是“制服女”口头介绍的10年,而是“15年”,另一张保单上的保险年期竟至75岁,3至5年内取则会大大影响利息。曲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直呼上当。事后,他拿着保单多次找到银行和保险公司,却一直未得到满意答复。“现在这笔钱都没法取,会影响利息,没准连本金都会被扣。”

银保依然驻点销售

曲先生来到办理保险业务的银行,一名工作人员看过保险单后表示,这事得找保险公司,银行无法负责。曲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找过好几趟了,都没人管该怎么办。

而该保险公司一名负责人,他表示具体情况要进行核查后才能再做沟通。当问到是否能退保,他表示退也可以,但利息本金都会受到影响。

律师:十天犹豫期内做决定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邵明涛律师表示,市民遇到类似情况,事后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一般比较困难,因为能证明自己是被欺骗的证据很难提供。市民应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买保险前要了解保险的条款,包括期限、风险等,不要盲目接受所谓的高息诱惑。尤其老年人认知能力有限,不易理解条款内容,到银行存钱一定要谨慎。如不慎购买了不合适的保险产品,10天犹豫期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或者是联系购买的代售点,如果觉得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那就要勇敢地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身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要让买保险这件事,成为日后自己觉得不保险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