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知识 - 银行没有了信誉皆因存单变成保险
在银行窗口办理存款业务,3万元存单却变成了
距离居住地最近的是某银行滦南支行,2008年元旦,我到柜台办理转存手续时,业务员热情地向我介绍,如果这笔钱不等着急用,可以办理一个理财业务,这项业务比定期存款收益要高,银行利息提高了它会随着涨,降息了它不降,而且每年会有分红。笔者将利息连带活期本上的一点存款,总共凑了3万元钱办理了该业务,过了四五天之后我去换正式存单时,才发现给我的是一份
我找到了银行,大堂经理告诉我当时应该仔细看一下保险合同,而且有10天的犹豫期,是可以办退保手续的。还告诉我说,收益较低是因为保险公司分红较低,这只能找保险公司理论。
看了3月15日燕赵都市报冀东版的报道,我才知道原来和我一样遭遇的人还不在少数。我也深知,找银行也好,找保险公司也好,人家都会有充足的理由。但我始终有这样的疑问:
一是即便是国家允许银行代办这样的保险业务,银行柜台的营业员应该详细向顾客介绍清楚保险的相关条款,而不能只向顾客宣传利息有保障,会有多高多高的分红,来诱导顾客。试想一下,如果保险公司不支付一定的酬劳,银行营业员会积极向人们推介这样的保险业务吗?为了一己之利蒙骗顾客,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去损害顾客的权益,银行的职业道德何在?
二是保险公司在5年之间只为我邮寄过两次年底分红的清单。在办理了保险业务之后,我也该算作是保险公司的一名股东了,理应知道每年应该分多少的红利,是怎样计算的。单凭保险公司的几笔数字,说给你多少就是多少,那股东的权益呢?3万元钱5年保本加分红,还没有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高,这样的业绩该如何向股东交代呀?
三是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利益瓜葛?如果是保险专员上门直接向我推荐此项业务,这倒是可以说的过去,收益是多少不重要,是我心甘情愿的。我本人冲着银行的信誉去办理这样业务的。银行竟然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透支信誉,得便宜处失便宜,在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注定会失去某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