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知识 - 银行诱导客户投保20万国寿分红保险

5年前,东莞的陈女士在位于樟木头逸东酒店附近的某银行网点购买了20万元的“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3月22日,这款保险到期了。可让陈女士惊愕的是,当初银行工作人员信誓旦旦承诺该产品的年回报率可以达到7.5%。而实际上,陈女士一共只领到了2.5万元的分红,这甚至还不如放在银行存定期。

口头承诺年回报率7.5%

陈女士大致回忆了5年前的事情。当时,她手里正好有20万元的闲钱,就拿到樟木头一银行存定期,可正在银行大堂填单的时候,一位姓赖的银行工作人员与她攀谈起来,说这里能买到一款国寿的分红型保险,年回报率能达到7.5%,比存定期划算多了。

这位工作人员很热情,不停地向陈女士推荐这款产品的好处和优点,既能保障人生安全,又能领到高额分红,这也让陈女士渐渐动了心,“我原打算只存1-2年的定期,照理说,储户一般对银行都是很信任的,我在犹豫之后,就决定按她的建议买这款产品。”

昨日,记者查询发现,2008年同期,央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利率只有3.78%。算笔简单的账,如果按照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向陈女士介绍的那样,到期之后陈女士将拿到7.5万元的分红,而如果存成定期,只能拿到3.78万元,这几乎只是购买保险产品的一半。

上个月,该*银行樟木头支行的工作人员通知陈女士把保险合同、存折和身份证复印件送到该行,等着领本金和分红。可到本月22日期满之后,除本金外,陈女士的银行账户上只多出2.5万元的分红。此后,她多次和该行拓展部的一名吴姓工作人员联系提出异议,但对方并未正面回应。

监管部门不允许作回报承诺

昨天下午3点多,一位吴姓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不知情,并称自己只是为陈女士办结业务的,对具体有什么样的纠纷和客户的意见均表示不知道。陈女士也要求银行方面提供当时让她买这款保险的赖姓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或者双方见面,这些要求也没有得到回应。

中国人寿的官方网站上的“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的具体条款中并没有任何关于预期回报的文字承诺,并在分红内容上提示说“红利金额是不确定的,实际红利金额根据分红保险业务实际经营情况决定”。

陈女士说:“虽然没有书面上的,但当时工作人员说得天花乱坠,客户对银行又挺信任的,所以并没有太多怀疑,现在这样也接受了,只是想告诉其他人,以后再购买这种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被银行的口头承诺所误导,要多加留意。”

据东莞某银行资深人士透露,银行监管部门要求银行要规范银保的销售渠道,不允许银行随意向客户承诺理财产品的回报。但是根据银行的管理和制度规定,员工面对内部考核压力,做业务的时候很可能歪曲和夸大一些事实,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客户购买分红保险,内地应该借鉴香港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坚决杜绝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