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访谈 - 李全眼:谈保险资产管理

“因为基金行业和我准备要去的保险行业是监管很严的两个行业,在很多事情没有确认之前,我也不便发表评论。”近日来,前博时基金公司副总裁李全非常谨慎地应对着媒体关于他对新岗位——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的设想。尽管外界很希望从他的言谈之间,捕捉到一些他对新岗位的打算和思路。

李全之“好领导”观

“因为原来不在总经理的位置上,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但是现在在一个新的岗位上,更能体会到博时肖总的一些感想。”言谈中李全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角色转换。

在他看来,一个“好领导”应该是符合如下描述的。“我从2001年当副总以来,包括以前任职督察长,我跟他也是搭档,一搭档就搭档了12年,总的来说非常愉快。其实还有一个外部的环境大家忽略了,这就是博时的公司治理非常好,董事会对肖总非常信任,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工作过很多公司,我想董事会如果不信任,要搞好一个公司是很难的。再者,肖总作为一个好领导,可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他对公司大的方向把握得非常好,包括公司的战略、公司的定位、品牌的管理等等。第二,肖总作为领导者,大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得非常愉快。比如说我们公司的授权是非常充分的,就是谁在第一线负责什么事情,肖总在授权方面比较清晰,我作为副手做工作也非常有成就感,自己也有上进心、有责任心去做这个事情。”

“作为一个好领导他会给你力量让我们可以放手去做,遇上什么困难,你感觉你的后面有力量来支持你做更大的事情,去战胜那些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挫折。”

李全之风险观

“你可能冲劲很足,但是你必须把身边的环境了解好了,先把风险控制住,然后再充分发挥你的潜力做事。”这是李全把控风险的方式。基金行业和他刚刚进入的保险行业是监管很严的两个行业,他反反复复的告诫将接替他的人,“这是一个监管比较严的行业,你可能没有做到领导岗位上的时候体会不到”。

李全眼中的保险资产管理

“到新的岗位首先要把情况摸清楚。虽然两者都叫资产管理公司,但我觉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跟基金公司还是有区别,比如它强调保险的特性,它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些方面都会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我的打算是先学习新的东西,保险行业现在也有资格管理,高管人员的资格考试。你要从业你一定要有从业资格,一定要把情况摸清楚,像保险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投资范围。”李全抱着学习的姿态面对新岗位。

通过对比,李全试图尝试在经验与探索之间找到一种途径或者模式。他说,博时基金跟新华资产,应该说它们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博时是比较全方位的这样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比如它的绩效考核,公司对利润和资产规模的要求。但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它相对来说就不太一样,资金性质跟基金公司完全不一样,博时有很多的委托人,公司的客户数都是上千万,但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单一的委托客户。它的资产配置也不一样,保险80%是债券,股票大概只有20%的比例,这些都完全不一样。另外基金公司还有一个轮子就是销售,不是说保险没有销售这一块,销售目前还没有成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轮子,所以相对来说比基金公司更单纯。

同时,作为一个没有保险背景的人,看问题的角度跟一直从事保险行业的人不一样。李全会经常问一些问题,请教那些保险行业从业比较久的人。比如配置资产这一块,在基金公司是经理负责制。保险资产管理有一个组合部,他就奇怪为什么要有这个部门。“像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有很多。所以,这也是我的优势。”但是,最终他的想法就是,要把委托人的资产管理管理好。新华资产跟行业内别的资产管理公司还面临不同的情况,比如它的历史问题,以及对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影响。他表示,将尽可能做好资产管理这方面的工作,争取新华资产的资产管理业务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同在资产管理行业,双方肯定会合作,但是保险选择基金都有具体的标准和程序,新华也会按标准和程序来做。但是我觉得博时这方面还是有优势,因为我是从博时出来的,对博时非常了解。”

李全之人事观

“我现在也只是要好好的了解这个新公司。同时,我的做事风格是,我相信每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只要你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他有充分的授权,加以适当的风险控制,每个人都有潜力做得更好。所以,我是不会太欣赏那种到一个地方就搞革命的做法。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做一些调整,但是肯定不会弄得鸡飞狗跳。”这是李全的用人风格,也可以看作他的一种表态。

李全之人才观

“至于为什么选择离开,首先是一个机缘巧合。今年年初的时候,新华保险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寻找一个资产管理方面的人,就找到我,大家谈得还不错,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整个决策过程也是说没有拖很长的时间就定下来。所以应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同时新华资产也属于资产管理行业,如果是其他行业的公司我想我就不会考虑了。”李全用“机缘”解释自己转会理由。

同时,他对他的后来者寄予厚望:“我一直有一个说法,比如说一个金融公司,一个人员流动会怎样?我认为,走的是人才,来的更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