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访谈 - 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
对话
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
《上证人物》:母公司AIG陷入危机后,友邦(中国)受到了哪些具体影响?
蔡强: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友邦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和AIG事件的影响;之后2010年2月,先是传出友邦要在香港上市,后又传出英国保诚要收购友邦,友邦上市计划搁浅;2010年第三季度,保诚决定放弃收购,友邦重启上市计划。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公司、员工、营销团队而言,都面临着重重挑战。
比如,当时传出我们要被卖掉的时候,一些
《上证人物》:可否这样理解,AIG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市场是否已经完全消除?
蔡强:黎明前的黑暗,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我觉得还没有到可以庆贺的阶段。我们的续保率明显已经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销售的业绩、新业务价值都开始恢复。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加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人才潜在的能力,并且能够留住这些人才。
《上证人物》:那要多久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是不是还需要几年时间?
蔡强:我们希望公司的成长是加速性成长、非线性成长。可以说,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转型的一年。尤其是营销员
《上证人物》:怎么看国内的保险产品和销售?
蔡强: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担忧,导致上海、北京等地近期出现了短暂的抢盐风潮。其实,很想跟这些抢盐的人说,“与其抢盐不如抢保险”。为什么这么说?抢盐是一时的,保险才是长久的保障。
我经常说,我们的眼睛只盯着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了债务等风险的增长,大家对保障的需求远远没有跟上财富增长的速度。在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之后,我翻看了此前购买的保单发现,一些保障不够完善,或是随着工作、生活的改变,保障额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大部分客户而言,时不时地“审查”保单非常有必要。不过,中国大部分客户似乎并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因此,一个优秀的保险营销员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在去年底提出了一个Agency2.0改革,致力于重塑友邦经营营销团队。它有几大竞争核心:重新对营销队伍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定位;未来十年,改善营销团队的管理和销售流程,以此改善营销队伍的专业性;推出一个更有效的奖励及惩罚制度;改变营销人员的价值观跟传统思维模式。
《上证人物》:有媒体报道称,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呈下滑趋势,对此你怎么看?
蔡强:
目前,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专注和深耕”,中国机会太多了,只要抓住一个机会把它做好,就可能会成功。我们专注保障,专注我们擅长的寿险经营,专注在我们现有的五个市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这5个保险市场做好,我相信友邦重新回到行业的标杆、重新回到行业的领头地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