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访谈 - 戴相龙的社保投资考验

11年前,戴相龙领导央行成功度过亚洲金融危机。5年前,他主政天津开始“北方金融中心”的发展布局。现在,掌管着国民的“养命钱”,他肩上的责任似乎更不轻松:一方面要让社保基金继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在全球投资者的注视下,让社保基金肩负稳定A股的重任。后者,在当下,更为严峻。

看似意外地空降社保基金

2007年年底,中组部宣布戴相龙不再担任天津市的任何职务,另有任用。这使得很多人都大感惊讶。一些坊间传言开始流传:戴相龙将回到央行、将担任某家商业银行的董事长……

到2008年一月,中组部的一纸任命让业界倍感突然。据此,戴相龙将接替项怀诚出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一职。此前两任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均是由原财政部部长担任。第一届理事长是刘仲黎、第二任就是项怀诚。

实际上,这种安排与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保基金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财政部的拨款——项怀诚曾透露,财政部累积向社保基金拨款2700亿元人民币。因此协调和财政部的关系,曾是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因此,没有直接在财政部工作经验的戴相龙但任理事长职务,让很多外界人士表示了担心。但那些与戴相龙共事多年的人士,以及深刻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历史的人士,均对此不以为然。

在中国,央行曾是财政部的一个分支机构,戴相龙此前的工作经历也让他有着协调的资本。

1968年,24岁的戴相龙来到了中国人民币银行江苏省分行,从此开始了其长达44年的金融生涯,先后担任央行基层领导,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各级领导职务。

直至戴相龙担任央行行长期间,中国金融业并未实行分业监管,包括曾经的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都在央行的管辖范围内,“金融圈内,戴的人脉极广”。

一个佐证是中国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基金的成立。2006年12月30日,渤海基金宣布成立,全国社保基金、中国人保等6家机构投资入股。据悉,时任天津市长的戴相龙,花费了18个月的时间多方斡旋撮合。在渤海基金成立仪式上,戴相龙曾经公开感慨:“这18个月我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协调各方的利益。”

上任伊始,戴相龙在公开场合表示,全国社保基金的总规模将在2010年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这一目标的提出让很多人士颇为担心。因为社保基金自2000年设立,仅在2007年由于中国A股的狂牛行情才有了超过30%的增长,但牛市很难再现。

这是戴相龙少有的高调。无论是在央行、天津还是社保基金,当他要求下属工作人员提供各方面情况报告的时候,总是要求内容详实,所有结论都要求有数据的支撑,“这可能和其会计出身有关”,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戴相龙的人格魅力也体现在其任命夏斌担任天津市经济顾问一职。夏斌在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前,曾在央行担任非银司司长一职,是戴的下属,但在2001年曾与戴对货币政策持不同意见。在戴担任天津市长一职后,立即聘任夏斌担任天津市经济顾问一职,而夏斌也欣然接受。足可见“戴相龙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用人之道”。

试水私募股权基金

在戴相龙执掌社保基金后,投资股权基金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策略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在2008年6月5日,社保基金正式证实了此前业内已经流传多时的消息:社保基金已对两家私募股权基金——弘毅投资(HonyCapital)和鼎晖投资(CDHInvestments)分别投资20亿元人民币。

这种投资策略的变化主要源自于此前社保基金投资的单一化,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股票、债券、信托和银行存款。在项怀诚任内,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已经开始扩大,分别投资了中行、交行和工行以及京沪高速铁路,此外社保基金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

但戴相龙对于股权投资情有独钟。他认为,在中国直接融资渠道匮乏使得投资者缺乏投资项目,而融资者无处融资,而股权投资则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需求。

在宣布社保基金投资弘毅投资和鼎晖投资的发布会上,戴相龙道出了自己对股权投资的钟爱之情:“我自己感到很幸运,11年前,我参与制定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到天津市政府,我有幸推动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现在我在全国社保理事会,我们继续推进投资基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