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访谈 - 贝克俊与“保险”的那段故事

他曾是中国台湾保险业最年轻的CEO。别出心裁的营销创新计划,令他一跃成为花旗亚太区保险事业部副总裁。

正当他事业巅峰时,彼岸吹来的发展春风,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他。2002年,他毅然将事业重心转向上海。2011年,他成功推动了原中美大都会人寿与原联泰大都会人寿的“联姻”,这是中国保险业首例合并案。

他就是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贝克俊。

伴随着大都会人寿合并后首份“成绩单”的出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他讲述了他与“保险”的那段故事。

中美联泰合并:“1+1>2”

问:大都会人寿打响了中国保险公司合并的第一枪。催生这一并购案的背景是什么?

贝克俊:在合并之前,美国大都会集团(MetLife)在中国有两家合资寿险公司,即总部设在北京的中美大都会人寿和总部设在上海的联泰大都会人寿。

中美大都会人寿是由美国大都会集团与首都机场集团合资设立的,而联泰大都会人寿最初由花旗集团旅行者保险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后因美国大都会集团收购了花旗集团旅行者保险而被顺势收编。

我们当时知悉中国有一个规定,外资不能同时有两家同类保险公司。由于中美大都会人寿中方股东首都机场集团的退出,联泰大都会人寿中方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的接盘,两家“大都会人寿系”合资寿险公司便有了整合的机会。中国保险业第一例合并案就是这样产生了。

问:“合二为一”之后的效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贝克俊:我们在2011年4月实现了中美大都会人寿与联泰大都会人寿的合并,并在同期实现了在华业务的无缝整合和业务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大都会”,以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团队和统一的发展策略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合并后的公司更名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大都会人寿”。

从合并后的第一份年度(2011年)“成绩单”来看,我们荣登在华合资/外资寿险公司中的“榜眼”,比2010年上升了5个名次。2011年,我们在中国实现总保费收入36.89亿元,同比增长33.62%;据同业交流数据统计,按照2011年标准新单保费FYP(趸缴保费按10%折算)计算,我们的个险新单业务排名位列在华合资/外资寿险公司第二名。

问:“大都会人寿”的合并案对中国保险业带来哪些启示?对于有合并想法的同业,您有何建议?

贝克俊: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在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我们完成了中国保险行业的首例合并案。可以说,我们为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合并描绘了一幅蓝图。

尤其是在目前保监会正在研究保险机构退出机制的大背景下,我们为同业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合并的目的是要“1+1>2”,包括合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值得同业借鉴。要说合并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的话,我个人觉得主要都集中在如何沟通与如何协调上,现在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成功实现合并的一个关键前提是,领导者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对策。其次,合并中不能忽略“人”的因素。对于合并企业中的任何员工,管理者都不能厚此薄彼,一定要唯才是用。我们在合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任何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