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险种 - 正确认识车全险 谨防上当受骗
新车销售搭卖保险已不是新鲜事。现在更有商家提出“买车即送保险”。难道真的是“天上掉馅饼”?
日前某汽车销售二级代理商打出口号:某高端品牌车型现金优惠6.5万元,赠送价值一万元的车内装潢,赠送一年价值一万元的“全险”。字面理解好像是保险买全了,什么损失
然而,所谓的“全险”在保险行业并不存在。平安产险公司车险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险销售人员向车主们推荐的“全险”,其实只包含了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玻璃险、划痕险、车上人员险及不计免赔等某几个险种。
那么卖车时的“全险”概念是无中生有的吗?保险行业专家告知,这是汽车销售二级代理商在卖车时为了便于推销,将车辆基本所需的各个险种叠加在一起,“捆绑”推销的一种手段。即便是所谓的“全险”,各家公司的内容也不相同。记者仔细比对了几家二级代理商所报出的“全险”项目,有的多达9种,有的仅有5种。业内人士提醒,“全险”并不是“全部保险”,有的保险公司往往是在车险中属于不重要的方面给予全额保障,车主还是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增添选择关键险种为妥。
既然没有“全险”一说,更不用提“全部赔偿”。“很多新车车主以为选择购买”全险“之后就万无一失了,其实,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保险公司不会全赔。”保险公司表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车主依然得自己“买单”。保险公司向记者罗列了长长一串“免责清单”:酒后驾车、无照驾驶,驾驶员与准驾车型不符、实习期上高速等情形,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赠送保险,消费者的选择权大大降低,所赠送的保险一般为指定保险公司,而这一保险公司在车险业内属于“小众”。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类保险公司良莠不齐,在理赔方面往往会有“折扣”。想换保险公司自行投保?对不起,没门儿。
“像这样的
如此,“全险忽悠”就在“严格的监管”中诞生了。是否真的没法管?保险业研究专家指出,汽车销售、保险公司等卖方其实是利益共同体,那么追究责任时,是不是也可以追究一种“连带责任”,比如误导行为虽是汽车销售所做,保险公司也应向汽车销售核实、对购车者提醒,若没做到,应当进行处罚。